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遼寧沈陽解決遺留難題,推進老舊小區“燃氣入戶”

“老百姓盼的,就是我們要干的”

本報記者 郝迎燦 胡婧怡

2025年09月15日08:53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一按一旋,燃氣灶上冒出藍色火苗,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北大營社區居民張蘭開心地笑了:“盼了好久,終於用上了天然氣!”

  張蘭所在的居民樓始建於1995年,因歷史遺留問題沒裝燃氣管線。30年來,居民要開火做飯,就得扛液化氣罐上樓,不僅不方便,還有安全隱患。

  今年7月10日,入戶燃氣正式開栓,北大營社區中的98戶居民徹底告別“扛罐上樓”。

  “以前一兩個月就要換一次罐,現在擰開閥門就能做飯!”張蘭向記者展示著廚房的新變化,“灶台下原先放液化氣罐的空間,現在裝上燃氣表還有不少地方,之前無處收納的洗菜盆放進去剛剛好。”

  歷史遺留問題是難啃的硬骨頭,如何解決,考驗著后來者攻堅克難的決心和能力。

  沈陽市組織實施“解民憂、紓民困、暖民心”專項行動,老舊小區“燃氣入戶”提上日程,並於去年啟動燃氣管線埋地工程。今年,專項行動深化開展,聚焦由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,著力提升服務效能,打通從氣源到進戶閥門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
  “老百姓盼的,就是我們要干的。”當地干部這樣說,也這樣做。

  “把准備工作做在前頭。”這半年多時間,大東區城市建設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喬小光沒少在社區裡轉,“提前征集民意、提前測算工程量、提前籌措資金,確保入戶工程順利推進。”

  今年5月底,沈陽燃氣集團有限公司的施工人員進駐北大營社區。“前兩周,我們挨家入戶走訪,查看戶內布局。”沈陽燃氣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管理員劉增河介紹,由於老舊小區的燃氣管線屬於裝修后施工,為了減少對室內裝修的破壞,同時避免因一戶不同意而影響其他樓層,施工優先考慮管道外挂的方式,豎管爬樓,橫管入戶。

  然而,1號樓一家住戶灶台的安裝位置與鄰居們不一樣,施工人員給出引一根橫管從廚房西側繞至東側再進戶的方案。住戶不滿意:“繞這一段,陽台不美觀了,再說這麼長的管,漏了氣怎麼辦?”

  面對居民的疑問和需求,咋辦?

  城建部門、燃氣公司、街道、社區共同成立黨員先鋒隊,針對居民關心的安全、美觀、噪聲等問題,在樓棟門前設置“黨員議事桌”,傾聽居民建議,對施工方案進行針對性調整優化:“管線做了專業防腐處理,定期檢查維護”“管線安裝在室外,即使漏氣也不會濃度聚集,反而更安全”“白天不在家沒關系,下班時間我們再上門”……

  “我們既是施工員,還是安全員、講解員、調解員……”施工現場,劉增河頭戴安全帽,帽檐壓出的印子在黝黑的臉上格外分明,“為群眾辦實事,辦就辦到群眾心坎上!”

  “看著這些年輕黨員忙前忙后,就為讓我們這棟老樓早點通上氣,咱還有啥不願意?”后續施工,這家住戶主動幫著做起群眾工作。

  不到一個月,明黃色的管線爬上了老樓。考慮到瓶改氣后爐灶不適用的情況,開栓現場還設置燃氣灶展銷台,方便居民直接選購。燃氣開栓后第一頓飯,張蘭用新買的燃氣灶煮了一鍋餃子,“燃氣通了,做飯方便了,遺留這麼久的難題都能解決,以后的日子肯定越來越好。”

  據介紹,沈陽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預計年內完成燃氣管網鋪設160公裡,3萬余戶老舊小區居民將告別“扛罐上樓”,迎來“一鍵通氣”。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9月15日 04 版)

(責編:王瀟瀟、任一林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